
重視外加劑的相容性檢測
在混凝土生產施工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外加劑與其他原材料、配合比、氣候以及施工條件等因素共同作用才能配制滿足性能要求的混凝土。其實,混凝土拌合物的許多問題或多或少都與外加劑和其他原材料的相容性有關。如,混凝土拌合物出現離析、泌水、氣泡過多、坍落度損失過快、凝結時間異常等不正?,F象,多是是因為外加劑的某些組分與膠凝材料相容性差造成的。
混凝土外加劑的摻量是以外加劑質量占混凝土中膠凝材料總質量的百分數表示,在使用過程中,外加劑的摻量不是一成不變的,當其他原材料質量發生變化,外加劑用量和混凝土配合比均應相應調整。一般來說,外加劑減水率隨著外加劑摻量增加而不斷增大,當摻量達到飽和點時,再增加摻量,減水率指標就不再顯著增加。但外加劑其他的組成部分,如引氣、緩凝組分等的過量使用會對混凝土造成一定的影響。
規范GB50119-2013中附錄A給出了混凝土外加劑相容性快速試驗方法,在混凝土生產過程中查找外加劑與原材料不相容的原因時比較合適,但在選擇外加劑或外加劑時,應以混凝土試驗為準,便于觀察混凝土的流動性、凝聚性、保水性、施工性和坍落度損失。無論使用哪種外加劑,相容性試驗是的項目,只有讓外加劑和其他材料相容性良好,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大流動性混凝土容易分層離析
大部分情況下,采用聚羧酸系減水劑配制的大流動性混凝土,即使減水劑摻量、用水量控制都是的,混凝土拌合物也不泌水,但卻非常容易出現分層、離析現象,具體的表現是粗集料下沉,砂漿或凈漿上浮。采用這種混凝土拌合物進行澆注,即使不振動,分層、離析也明顯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摻加這種聚羧酸系減水劑的混凝土在流動性較大時,漿體的粘度急劇減小所致。適當復配增稠組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此問題,而且復配增稠組分往往導致減水效果嚴重降低的反作用。


不同巖性的機制砂石粉對混凝土的影響
機制砂石粉對混凝土影響,公認的是一定石粉含量對混凝土有積極作用。但是實際試驗中發現,不同巖性的機制砂石粉對混凝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巖性對混凝土的影響,表現在幾個方面:
1、吸水率:鈣質石粉比硅質石粉的吸水率要小的多。
2、石粉本身的化學影響:石灰巖石粉具有一定的活性,輝綠巖石粉僅起到填充作用。綠質泥巖可能會對減水劑起到吸附作用。
因此應該分別對待,不同巖性的母材生產的機制砂石粉對混凝土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含量限值也應該是不一樣的。
骨料中常含有粘土(山砂更嚴重),粘土對減水劑有強烈的吸附,其吸附量是水泥的約50 倍,對混凝土工作性能影響嚴重。碎石和機制砂中石粉對減水劑的吸附量與水泥相當,說明配制混凝土時石粉含量過高會影響混凝土的工作性。0.5%以下含泥量或者細度模數2.8~3.1 的砂(特別是河砂)時減水效果會好一些,7% 石粉含量更有益于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