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水劑是目前工業中不可缺少的原料,而且也有不同的作用。今天我們為大家介紹一下脂肪族減水劑的潤滑作用,一起了解一下吧:
脂肪族減水劑中的親水基極性很強,因此水泥顆粒表面的減水劑吸附膜能與水分子形成一層穩定的溶劑化水膜,這層水膜具有很好的潤滑作用,能有效降低水泥顆粒間的滑動阻力,從而使混凝土流動性進一步提高。
以上就是為大家介紹的脂肪族減水劑的潤滑作用,大家了解了嗎?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更多的信息,可以來電咨詢,我們會為大家提供滿意的答復,歡迎大家的到來,期待我們的合作。






引起聚羧酸減水劑霉變因素的探討
(1)糖類緩凝劑的影響
在水泥混凝土中添加一定量的緩凝劑,可以延緩混凝土的凝結時間,使新拌的混凝土能在較長時間內保持其塑性,便于澆灌成型,提高施工質量或降低水化熱,起到減少溫度應力所引起的裂縫,同時,可以減少水泥的用量。目前聚羧酸減水劑中主要使用的緩凝劑有:葡鈉、糖類、檸檬酸等。
葡萄糖酸鈉的生產方法主要有生物發酵法、電解氧化法以及多相催化氧化法等。在工業化生產上普遍采用黑曲霉發酵制取葡萄糖酸鈉,發酵結束后會產生大量的黑曲霉菌體殘渣,其濕重是葡萄糖酸溶液總量的2%~3%,發酵后產生的黑曲霉菌渣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和多種有效成分。
因此,在葡萄糖酸鈉的生產中,若生產控制不嚴格,難免會有葡萄糖、黑曲霉的殘留,霉變減水劑發黑就是由于不合格葡萄糖酸鈉產品中的黑曲霉所引起的。
(2)微生物的影響
微生物在適當的溫度、濕度條件下能在某一聚合物表面長霉。凡是聚合物體系中含有增塑劑及油脂類化合物,特別是含脂肪酸結構的化合物很容易霉菌晦。在濕熱的環境下,霉菌的分泌物會引起物質分解轉化為醇類、有機酸等物質,這些物質又為霉菌生長提供養料,從而使霉菌得以寄生和繁殖,使生物降解加劇。
(3)溫度的影響
溫度升高,大分子鏈的運動加劇,一旦超過化學鍵的離解能,就發生鏈式分解、無規斷裂、側基分解的熱分解,導致聚合物的劣化速度加快。同樣,溫度越高,微生物的活性也越大,減水劑的霉變速度也越快,因此,聚羧酸減水劑要存放在陰涼通風處,對新制各出的減水劑好能夠盡快使用。


.進廠水泥的溫度控制
?。?)在 5 至 9 月份,出廠水泥的溫度較高,運至攪拌站的水泥溫度可達 83℃。若是當日溫度超過 30℃ 以上時,拌制 C30 以上的混凝土就會出現坍損過快的現象;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達到 32~34℃,運到工地時就達到 35℃ 以上。使用聚羧酸減水劑時,若遇到出機溫度較高時(大于 32℃)就會產生坍損過快的現象。出廠坍落度為 220~230mm,而半小時后就只有 150mm 左右。在聚羧酸減水劑進廠檢驗時,經時損失為零,3h 后才損失 50mm。后來專門取了熱水泥立即進行減水劑試驗,經時損失仍很小。分析原因后得出如下結論:試驗量太小,在攪拌過程中溫度就降下來了;而在生產時,由于方量大,在攪拌過程中水泥開始水化,產生水化熱,使拌合物的溫度繼續升高,從而導致拌合物的坍損過快。
?。?)在暑期生產時,應控制進廠水泥溫度不得大于 60℃,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機溫度不得大于 30℃。如能達到上述條件,將不會出現坍損過快的現象。
?。?)當水泥溫度無法達到要求時,可采用地下水沖洗砂石降溫;把水池子上方苫蓋鋁箔面反射陽光,使生產用水溫度控制在 20℃ 以下。
3.聚羧酸減水劑的適應性
聚羧酸減水劑與其他減水劑相比,與混凝土原材料的適應性較差,對水泥的溫度、砂石的含泥量、礦物摻合料的成分、外加劑的摻量等都比較敏感。因此,在使用聚羧酸減水劑之前,一定要用生產所用的大貨進行試驗,合適后再投入生產。

